2024-03-11 10:49:09
開欄話: 萬年衢州有著亙古綿延的歷史脈絡,其豐富的文化資源散落在各個角落,并歷經著傳統與創新的碰撞與融合。為深入貫徹“大調研”“下基層”的要求,《衢州日報·人文周刊》即日起開設“人文調研”欄目,對文化、旅游、體育領域的一些現象進行調研,并提出建設性意見,以期對實際工作有所啟發。
二十四節氣之首的立春、全民同慶的春節、正月十八女兒節……新年伊始,衢州各類民俗活動便依次登場。
民俗歷經千百年的傳承,承載著當地百姓對美好生活最質樸的向往。追溯衢州歷史,從江西、安徽、福建等地的居民遷移至衢州,形成了多元的地方文化,也造就了豐富的民俗活動。
記者在采訪中發現,有的民俗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,有的民俗活動在流逝的時光中消失了,有的民俗活動雖然保留了下來,但如何進一步發揚,進一步傳承,仍面臨著困境。
充分展現了傳統文化的魅力
一項項民俗,猶如星星,散落在衢州鄉村,照耀著一群人。其形式與內容也在傳承中不斷得以擴展與豐富,展現著傳統文化的魅力。
2月27日是正月十八,在柯城區萬田鄉余家山頭村,這是外嫁女兒回家的日子,也稱“女兒節”。
早在明代洪武年間,余家山頭村余氏始祖守益公膝下有一女,守益公十分疼愛。女兒出嫁后,守益公也會讓女兒在每年正月十八回家看看?!芭畠汗潯币虼说靡粤鱾?,并歷經了二十二代子孫的傳承、600多年歷史。2012年,“女兒節”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今年,村子里照常舉行了系列“女兒節”活動,表彰會上公布了“好女兒”“好媳婦”名單,給村民樹立模范典型。按照習俗,巡村祭祖活動隨之開始。村里的青壯年抬著“少牢”開路,舞龍隊和村中長者緊跟其后,一路巡游后進入祠堂祭拜先祖。之后,村子里還準備了“敬老十大碗”孝心餐,豐富的文藝演出活動,讓女兒們陪著父母過節。
同在柯城區,九華鄉妙源村每到立春當天,就會舉行立春祭活動。在古時,立春祭祀寄托著村民祈求風調雨順、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。
祭祀現場,少男少女在梧桐祖殿門口吟唱詩歌,主祭高亢的聲音從殿內傳出:“春回大地,周而復始萬象新……”田地里,一位“牧童”手執柳鞭,一邊頌喝彩謠,一邊鞭打耕牛,當地由此開啟新春“第一耕”。立春祭已經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,吸引了全國各地專家學者、媒體的關注。
熱鬧的場景在常山同樣上演?!案R?,好??!新郎進門喜洋洋,新娘見了心花放;樹上喜鵲配成對,屋檐燕子已成雙;百年好合今朝結,堂前福字更添彩……”這些吉祥的彩詞是常山喝彩中的一部分。
在過去,喝彩是百姓在結婚、上梁、祝壽、春種、秋收時喜愛的民間歌謠,圖吉利、熱鬧、喜慶。據《常山縣志》(明萬歷十三年)和《球川鎮志》及諸多家譜記載,民間鬧新房喝彩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。
這一習俗,歷經各朝各代,文人修飾潤色、百姓口頭傳唱,至今依然傳承于常山民間。在登山節、胡柚節、百姓結婚、喬遷等現場,依舊可以看到喝彩的喜慶場景。早在2014年,常山喝彩歌謠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,成為當地非遺名錄中的一顆璀璨明珠。
一條細長的“龍”,或是用板凳銜接,或是用竹篾編織,或是用絹布配上刺繡做龍身。在衢州,不同鄉村有著不同的舞龍風俗。在龍游縣湖鎮鎮活躍著十幾條“龍”,這些“龍”造型各異,制作方式不同,但都在春節期間走街串巷,為村民送去美好的祝福。
湖鎮鎮下葉村的硬頭獅子至今已經傳承了370余年,是古時當地村民在迎神賽會上演出的傳統舞蹈。硬頭獅子的靈感來源于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,像獅,像牛,像馬,又像虎。在龍游的大南門歷史文化街區,經??梢钥吹接差^獅子在表演。湖鎮鎮大路村的滾花龍傳承了110多年,是龍游舞龍界的“金字招牌”,曾奔赴全國各地表演。在村子里,舞龍隊員有30多人,最年輕的32歲。還有同為湖鎮鎮下童村的非遺項目“天地雙龍”,春節期間也同樣忙碌?!疤斓仉p龍”由28名成年人分男女兩組,分別組成紅龍與青龍,舞龍時,龍身則會組合成“天下大吉”等賦有美好寓意的文字,深受百姓喜愛。
在傳承與發展中面臨著一些困境
傳承與發展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,在采訪中,記者注意到,當下一些民俗在傳承與發展中仍面臨著一些困境。
作為常山喝彩的非遺傳承人,曾令兵今年已經61歲了,但卻是現有喝彩成員里年紀最小的一位,這也是曾令兵最為擔憂的一件事?!皞鞒行枰罄^有人,下一任傳承者還沒有物色到?!痹畋f。
過去,常山喝彩曾與當地一所學校合作,將喝彩帶進中學校園。但因疫情原因中斷后,至今仍未恢復,喝彩與青少年之間搭不起橋梁,也使得這一文化與年輕人越來越遠。在這些年里,雖然也有過家長帶著孩子主動找到曾令兵學習喝彩,但卻一直沒有合適的固定場地進行教學。曾令兵坦言,人才缺少加之資金短缺,喝彩使用的道具、演出出行等,都靠自己貼補,目前仍未形成良性循環,這也使得一些人對傳承喝彩望而卻步。
硬頭獅子的非遺傳承人邱達賢與曾令兵有著同樣的擔憂,邱達賢今年65歲,與他一同表演的隊員們年齡也都在60歲以上。硬頭獅子要舞得像樣,也是一項體力活,但對于他們來說,有時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,尋找年輕一代傳承人與表演者是亟待解決的難題。
與常山喝彩、下葉村硬頭獅子面臨同樣問題的民俗不在少數。立春祭區級傳承人吳海根告知,過去妙源村設有梧桐祖殿管委員,十多名年輕人作為管委員成立,大家群策群力,共同傳承著立春祭這一民俗。但現下,農村人口向城市聚集,長期生活在妙源村的年輕人逐漸減少,梧桐祖殿管委員解散,本為百姓自發組織的立春祭,村民參與度卻在減少。
在妙源村,也有村民反映,以往立春祭祀時,家家戶戶會用八仙桌擺祭臺,放上迎春接福的紅紙,擺上蠟燭、清茶、青菜、水果、糕點等,是家中一大要緊事。但現在,這一習俗只有部分老年人在傳承,年輕人對這些早已不大過問?!傲⒋杭喇斕?,還要村里給一些村民家里發糕點,提醒讓大家擺?!庇写迕裾f。從這個側面可以看出,立春祭祀已不是所有村民的自發行為了。
在“女兒節”現場,“好女兒 好媳婦”表彰會是近些年推出的新活動,本意在于以先進帶后進,營造濃厚孝文化氛圍。但也有村民反映,部分獲獎者曾多次獲評,獲評依據不夠充分,流于形式。作為“女兒節”的非遺傳承人,余新建在歷屆活動中感受到,“女兒節”的影響面依舊有限,只能在小范圍內傳播,如何擴大影響力需要深入研究,也急需多方支持?!啊⑽幕臼亲嫦攘粝聛淼膶氋F財富,更需要發揚光大才是?!庇嘈陆ㄕf,村里年輕人少,村民參與熱情不夠高的問題同樣存在。
推動民俗活動走深走遠
民俗在鄉村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,有著很大的傳承價值。在采訪中,針對民俗活動傳承難、百姓熱情度不高、當地重視不夠、資金短缺難以為繼等問題,我市的民俗專家給出了一些意見建議。
加大對民俗人才的培養。衢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占劍提出,人才培養是保護、傳承、宣傳民俗文化的首位,加大對民俗項目、產業的扶持,才能讓民俗活動持續走深??鲁菂^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余仁洪的觀點和占劍不謀而合。余仁洪認為,這些年民俗活動已經在復蘇,有群眾基礎。因此更需要專業人士的挖掘、引導,形成區域文化品牌。
多種形式傳播民俗文化。衢州各地民俗種類繁多,但沒有實現規模效應。占劍認為,通過有關部門牽頭通盤規劃,樹典型、促增收、形成規模,可以進一步擴大民俗影響力。作為民俗的傳承者,要把推動民俗走近百姓作為己任。曾令兵將常山喝彩編排成了舞臺劇,用喝彩搭配上劇情、情節,讓百姓在看劇時就能了解到喝彩文化。目前,上棟梁和金婚兩段已經成型,在各個村里演出,拉近與百姓的距離。同時,曾令兵也積極通過社交平臺發布喝彩的精彩視頻,擴大線上傳播力度,他也因此接到了開化、南昌等地群眾的邀請,為他們家中的喜事喝彩。
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內涵。余仁洪說,讓百姓產生情感需求,可以提高民俗活動的黏性。在推行民俗活動時,應持續不斷融入新元素,設計好載體,放眼更大群體與范圍。他建議,可以借鑒“80后出錢、90后出智慧、00后出力”的方式,鼓勵年輕人積極參與,營造濃厚氛圍、傳承優秀文化。妙源村依托立春祭,自2020年開展主題研學活動,將立春祭活動進行簡化、提煉,以體驗式開展研學,例如將鞭春牛環節改為編竹編牛,用竹編編織一頭牛,讓學生穿上老農的服飾,體驗鞭春牛的習俗。妙源村黨支部書記舒紅飛說,去年,村里接待了5000多名學生體驗立春祭祀活動,涵蓋小學、中學、大學等各學齡段。
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,民俗是祖先留下來的寶貴遺產。在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,即便“道阻且長”,然“行則將至”,且“未來可期”。